(六)
1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A 项,解释正确。本句大意:(项籍)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,又不肯学到底了。B 项,解释正确。本句大意:因为这个缘故,事情才得以了结。C 项,解释正确。本句大意:(项梁)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。D 项,解释错误。将;统领,名词活用为动词。本句大意:我打算起兵反秦,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。故本题选 D。
2.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A 项,前一句“于”是介词,意为“在”,本句大意:被封在项地。后一句“于”是介词,表比较,本句大意:比臣年长。B 项,前后两句的“以”都是介词,译为“因为”。前一句大意:项梁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。后一句大意:因为这个缘故,荆轲追逐秦王。C 项,前一句“之”是代词,代指桓楚的去处,本句大意:只有项籍知道他在哪。后一句“之”是助词,用于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本句大意:希望您在大王面前详细地述说我不敢背叛大王的恩德。D 项,前一句“乃”是副词,译为“就”,本句大意: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。后一句“乃”是副词,译为“竟然”,本句大意:问现在是什么朝代,竟然不知道有汉代。故本题选 B。
3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D 项,“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”表述错误,由原文可知是项梁召出项籍杀了会稽郡守,起兵反秦。项梁做了会稽郡守,而项籍为副将。故本题选 D。
4.【参考答案】
(1)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,项梁经常做主办人,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,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。
(2)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伏地不敢动,没有一个人敢起来。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,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,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。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,翻译时注意关键字词的落实。(1)句的关键词:繇役,徭役;阴,暗中;以是,借此。(2)句的关键词:故,原先;谕,说明;举,发动。
【参考译文】
项籍是下相人,字羽。开始起事的时候,他二十四岁。项籍的叔父是项梁,项梁的父亲是项燕,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。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,被封在项地,所以姓项。
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,没有学成就不学了;又学习剑术,也没有学成。项梁对他很生气。项籍却说:“写字,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;剑术,也只能敌一个人,不值得学。我要学习能匹敌万人的本事。”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,项籍非常高兴,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,又不肯学到底了。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,被栎阳县逮捕入狱,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,因为这个缘故,事情才得以了结。后来项梁又杀了人,为了躲避仇人,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。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,本事都比不上项梁。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,项梁经常做主办人,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,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。秦始皇游览会稽郡,渡浙江时,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。项籍说:“那个人,我可以取代他!”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,说:“不要胡说,要满门抄斩的!”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。项籍身高八尺有余,力大能举鼎,才气超过常人,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敬畏他了。
秦二世元年(前 209)七月,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。当年九月,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:“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,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。我听说,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,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。我打算起兵反秦,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。”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。项梁说:“桓楚正在外逃亡,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,只有项籍知道他在哪。”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,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,说:“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,让他奉命去召桓楚。”郡守说:“好吧!”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。过了一会儿,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,说:“可以行动了!”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。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,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。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,一片混乱,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。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伏地不敢动,没有一个人敢起来。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,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,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。项梁派人去接收会稽郡下属各县,共得精兵八千人。又部署郡中豪杰,派他们分别做校尉、候、司马。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,自己来找项梁诉说,项梁说:“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,我让你去做一件事,你没有办成,所以不能任用你。”众人听了都很敬服。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,项籍为副将,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。
意见收集
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~